【新闻周报】2022年5月13-20日


发布时间:

2022-05-20

全市各区县及景区推出景区免费、文艺演出、旅游奖励、消费券发放等一系列惠民利民活动,让市民游客分享文旅发展红利,进一步提振行业发展信心,增强旅游市场活力,助力旅游市场恢复和发展。

景区免费惠民演出

旅游奖励消费券发放 

“中国旅游日”重庆分会场活动多优惠多

  5月19日,2022年“中国旅游日”重庆市分会场活动在奉节县启动。

  全市各区县及景区推出景区免费、文艺演出、旅游奖励、消费券发放等一系列惠民利民活动,让市民游客分享文旅发展红利,进一步提振行业发展信心,增强旅游市场活力,助力旅游市场恢复和发展。

来源:重庆日报

数字赋能乡村 田园“锦上添花”

——大巴山麓的“数字乡村”实验

  一枝牡丹能绽放几种“花样”?一棵药草如何飞出大山?一片柑橘园又能生发多少产业?在大巴山麓的重庆开州区,得益于数字技术赋能,这些问题有了新答案。

  “巴山药库”“柑橘之乡”……作为全国重要的粮食、水果、药材基地,开州有着不少远近闻名的“名片”。但长期以来,传统种养模式并未充分发挥出这些特色产业的价值。近年来,借助“数字乡村”建设,开州加快推动数字技术走进田野,带动农业生产智慧化,打通线上销售、品牌推广之路,促进农业“接二连三”,为乡村振兴“锦上添花”。

  以“数”种养

  智慧农业“绽放”小山村

  初夏时节,大巴山脚的气温逐渐攀升。开州区五通乡桐林村村委会办公室里的智慧大屏发出预警:三峡乡村牡丹园的温室大棚温度异常。牡丹园负责人李春勇赶往温室查看,发现水冷系统出了故障,立即着手维修。

  “牡丹娇贵,对温度、湿度要求严格。有了物联网感知系统,就能精准监测和调节生长环境。”负责系统搭建的重庆大数据人工智能创新中心副总经理宋利犀说。

  过去,这里的村民喜欢在房前屋后零星种植芍药和牡丹,弃花取根做药材。传统耕作方式既难保证品质,又无法提高附加值。如今,村里建起智慧种植大棚,从河南等地引进多种观赏牡丹,实现规模化科学种植。李春勇说:“村里正在谋划推出牡丹鲜切花、植物饮料等,进一步做大产业链。”

  今年初,开州区五通山羊股份合作社养殖的黑山羊,全部戴上了黄色“耳标”,内部装有智能芯片,可实现养殖全过程追溯。

  养殖大户李秀钦说:“黑山羊是五通乡的特色产业,但以前很难照顾到所有羊的健康状态,现在通过智慧养殖追溯系统,羊的位置、疫苗接种情况、羊舍消毒日期一目了然。”开州区农业农村委主任扈月文介绍,开州已初步构建起农业大数据基础信息框架,建成柑橘、水产、畜禽等智慧农业物联网50余处,有效提升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。

  借“数”通“路”

  小农户也能对接大市场

  作为重庆中药材优势产区,开州拥有木香、玄胡、黄连等中草药1080余种,“开县木香”更是跻身重庆三大道地药材之列。“但大山里的村民信息不畅,更不懂得价格波动的逻辑,这些‘宝贝’过去藏在深山,销路都成问题。”关面乡乡长刘先宏说。

  如今,依托数字技术,开州建起470个益农信息社和100余个电商扶贫驿站。2020年,开州基于多个木香交割点的价格数据,编制发布了木香价格指数,农户能根据指数及时调整种植策略,销路和价格更有保障。

  五通乡桐林村则通过互联网平台打造起“认养农业”,把销售前移至生产端,实现优质农产品的“私人订制”。

  来自成都的汪先生是桐林村第一批桃树“认养人”。通过线上对接,依托溯源系统,汪先生可随时掌握桃树的生长状态,收获后的鲜果直接快递送达。

  “有了线上认养机制,足不出户也能卖个好价钱。”桐林村党支部书记何东说,全村已有200余棵桃树被认养,收益近4万元。未来,认养机制还将拓展至黑山羊、黑鸡、黑猪等特色农产品。

  统计显示,通过电商等数字平台打品牌,2021年开州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4.53亿元,同比增长近30%。

  一“数”千“花”

  “接二连三”促振兴

  购买一盆牡丹,就能获取一盆“牡丹花元宇宙”系统中的线上数字牡丹,消费者可通过微信小程序记录和分享数字牡丹生长状况……在开州三峡乡村牡丹园中,智慧农业正在打造农旅互联的新体验。

  “数字孪生、元宇宙等新技术的加入,让传统的牡丹园趣味满满,提升了游客的参与度和沉浸感,把观赏游变成深度游。”负责五通乡智慧农业项目建设的浪潮集团副总裁纪磊说。

  在开州,依托数字技术和现代农业发展,越来越多的田园变为乡村游乐园,带动产业“接二连三”融合发展。

  “五一”假期,开州区竹溪镇灵泉村“生态乐园”迎来不少游客。然而在过去,以蔬菜、柑橘等传统种植业为主的灵泉村产业单一、收益有限,不少土地撂荒。

  最近几年,灵泉村在撂荒地上建起智慧贡橘采摘园、标准柑橘果园等,配套各类旅游设施,一批农产品初加工、乡村体验游项目落地。

  村民邓长坤细数这两年的变化:“土地流转有收益,后续有分红,还可以在自家张罗农家乐,‘一茶一席’招待游客。看到好机遇,不少村民返乡创业。”

  今年1月至4月,开州乡村旅游共接待游客376万人次,实现综合旅游收入19.6亿元,同比增长11.8%。

  在五通乡,以智慧牡丹园为媒,花开时节发展乡村游、研学游,枝叶枯萎后采收牡丹皮入药,并推出牡丹饼、牡丹汉绣、牡丹酒等周边产品。五通乡党委书记李克勤介绍,未来还要在牡丹园附近打造高山民宿,发展特色乡村旅游项目,“这里以前是药乡,现在变花乡,未来还要变成旅游之乡。

来源:新华社

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区(成渝)

获批为国内首个跨省域

国家级网络安全产业园区

  5月16日,市经信委发布消息称,由川渝两地联合申报的“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区(成渝)”日前获工信部批复,成为继北京、长沙之后全国第三个获此国家级称号的地区,这也是国内首个跨省域国家级网络安全产业园区。

  工信部在批复中表示,将在政策实施、项目布局、企业培育、试点示范等方面给予川渝两地积极支持,并希望川渝两地加强网络安全技术创新,培育新型网络安全服务,建设网络安全人才高地,完善网络安全产业生态,将园区建成引领西部网络安全产业创新发展的高地。

  目前川渝地区网络安全产业年均销售收入超过1000亿元,两地引进网络安全企业共300多家,包括技术研发和应用转化的创新中心、创新实验室、网络攻防靶场和适配基地等共计92个,承担了网络安全类国家级、省部级科技项目或工程163个,国家级、省部级创新创业比赛获奖项目50余个,形成了涵盖网络安全技术研发、产品生产和运营服务的全产业链体系,在工控安全、密码产品、电磁防护、大数据安全等多个领域处于全行业一流水平。

  市经信委负责人表示,接下来我市将联合四川省按照“差异化错位突破、跨地域协同发展”原则,形成“特色鲜明、优势互补,供需一体、协同发展”的网络安全产业生态布局,扎实推进园区建设。其中,四川将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和顶层设计,探索组织机制、财税金融、人才培育、成果转换等配套政策创新,推进网络安全核心技术研发,培育网络安全产业生态,提升网络安全供给能力,完善网络安全应用体系;重庆将加强统筹协调,完善政策体系,在企业培育、人才引进、平台建设、产品推广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,通过优化产业发展布局提升自主创新能力,同时统筹扩大供需市场强化应用场景带动,加快形成良好产业生态。

来源:重庆日报

重庆高考防疫须知发布

 考生须凭"一证明两码"入场考试

  5月19日,重庆日报记者从市教育考试院获悉,重庆市2022年统一高考将于6月7日至9日进行。市教育考试院提醒考生,要申领“渝康码”和国家大数据行程卡,并随时关注“两码”状态。从5月24日起,要每天自行测量、记录体温并进行健康状况监测,做好自我健康管理。考试当天,凭准考证、身份证和“一证明两码”(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,渝康码、行程码绿码),并测量体温正常后入场参加考试。

来源:重庆日报

重庆智慧未成年人保护系统

在北碚投入使用

  近日,运用大数据搭建的重庆智慧未成年人保护系统在北碚投入使用,标志着北碚区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正式进入“实体+网络”“线上+线下”的“大数据时代”。

  智慧未成年人保护系统由上海恩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捐赠并运营,该系统对家庭保护、学校保护、社会保护、网络保护、政府保护、司法保护“六大保护”进行整合,通过基层定期走访,实时更新基本数据、统计分析需求,让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一键报告及时处置,并构建起未成人关爱保护网络。

  目前该系统已将北碚区763名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纳入平台重点关注,并提供24小时在线服务,发现紧急情况时,平台将分析评估并自动匹配帮扶措施。同时,北碚区还将该系统与儿童分类管理有机结合,为监护缺失、重病重残等重点关注儿童,配备智能手环。运用“互联网+”技术,监护人、社工、村居可以通过语音通话、健康数据监测、跟踪定位等功能,及时掌握儿童状况,并为紧急救助提供精确定位。

  下一步,北碚区将继续运用大数据和云计算手段,整合民政、教委、妇联、团委等相关部门,以及镇街、村(社区)等资源,发挥三级未保机制作用,健全未成年人保护数据库,统计分析未成年人的个案情况,运用六大保护手段,实现精准有效保护。

来源:重庆日报